劳力、无技术,啥都搞不成,你们既是来扶贫的,请你们给我脱贫”。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。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,大钱赚不来的状态。以市委开展的护工护理培训为例,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,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、不愿干。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。 3、机动田问题。石湾村原有160亩机动土地,其收益主要用于村务的各种活动支出、共同义务、基础设施设备的维修、村公益事业的开支运转等。但是,现在机动田全部消失,使得村公益事业以及村务无法正常运转。 4、资金投入滞后,到户产业实施难。一是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总量小。从2016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,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得到了落实实施,而到户扶持项目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微乎其微。二是扶贫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。目前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,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、生产水平不是很匹配。 5、大桥问题。石湾村是周围行政村最大乡村之一,长期以来一直借用他村道路出行,给村民外出和农副产品运出带来诸多不便,成为全体村民的一块心病。2014年村领导四处奔走多方协调,争取到上级部门的资金,然而,在大桥选址和土地规划上与邻村赵庄发生矛盾,致使修桥的事宜搁淺,至今不能解决。 六、几点建议 1、健全建好班子,提升农民素质。贫困村能否脱贫,村支部、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。必须尽快配齐该村两委班子,把那些有开拓精神、有经济头脑、善于为百姓办事、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出来,作为全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,带领村民持续发展。 2、要深化认识,增进共识,形成合力。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,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,它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,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,切实将市、县、镇、村、受扶个体统起来,形成合力。 3、抓教育,转民风,增信心。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。注重通过会议动员、入户引导、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,发动群众,使脱贫致富,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,增强自我求变,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。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。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,抓好开化引导,强化扶“志”措施也十分重要,因此,在广泛开展政策、法制、树立正确地人生观、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,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,用本地的事,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,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,同时,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,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,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,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。三是要 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下一页 |